咖啡市場風云突變:關稅沖擊供應鏈,中企上演雙雄爭霸
作者: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:
一紙關稅令,攪動全球咖啡市場風云。
8月1日起,美國將對巴西咖啡征收50%的進口關稅,這一由特朗普時期簽署的政策重創供應鏈——巴西是美國最大的生豆供應商,占其進口量的三分之一。貿易商爭分奪秒在截止日前搶運貨物,導致咖啡價格短期飆升,進口商更直言此為“生存威脅”。同時,印尼、越南咖啡也面臨32%和20%的附加稅。

面對貿易壁壘,巴西被迫“向東看”。中國與菲律賓因龐大且高速增長的市場成為關鍵替代目標。數據顯示:
- 中國已是全球第七大熱飲咖啡市場,預計2024–2029年零售額將增長16億美元,即飲咖啡增長潛力更高(19億美元);
- 菲律賓熱飲咖啡規模全球第五,同期增長18億美元,即飲咖啡增速更達11% 的年復合增長率。
01 中國市場雙雄爭霸,擴張路徑現分野
當全球供應鏈承壓,中國本土戰場已燃起硝煙。瑞幸與星巴克兩大巨頭以截然不同的模式競逐市場主導權。
瑞幸延續“閃電戰”打法。2025年Q2財報顯示,其單季營收沖至123.6億元(同比增47.1%),凈利潤達12.5億元,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13.4%。門店總數突破2.62萬家,單季凈新增店數高達2109家,以三倍于星巴克的數量碾壓式下沉。
然而規模狂歡暗藏隱憂:2024年因新店分流,自營店同店銷售額曾大跌16.7%。盡管2025年通過補貼收縮、精細化運營實現反彈,CEO郭謹一“海外照樣能卷”的豪言仍面臨挑戰——新加坡51家店尚未盈利,美國試水僅開2店,高成本下“平價優勢”失效。
星巴克轉向“精耕細作”。最新財季中國營收7.9億美元(增8%),同店銷售增2%,客單價與交易量環比雙升。其戰略聚焦三大創新:
- 產品健康化:推出“真味無糖”體系,以500+風味定制選項推動黑咖復購;
- 場景破圈:借力“上午咖啡,下午非咖”策略,冰搖茶業績翻倍、星冰樂登頂社交熱搜;
- 文旅融合:在敦煌、九寨溝等景區及上海樂高樂園打造特色門店,深化第三空間體驗。
02 消費趨勢與技術革新,驅動產業新浪潮
消費者偏好嬗變與供應鏈技術升級,正從需求端與效率端重塑行業。
健康化與飲品化并行不悖。星巴克“真味無糖”的風靡,呼應了研究新發現:每日飲用黑咖啡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,降低糖尿病風險。與此同時,“咖啡奶茶化”仍是增量抓手——瑞幸靠生椰拿鐵等爆品打開大眾市場,星巴克則以星冰樂、茶拿鐵搶占午后場景。
智能咖啡設備站上風口。咖啡機市場呈現爆發性增長:
- 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2025年全球規模達75.9億美元(年復合增3.7%);
- Mordor Intelligence更看高至189億美元,2030年將突破250億。
驅動因素清晰:物聯網技術推動智能咖啡機普及,支持手機控制、語音定制;商用場景在亞洲新興市場隨咖啡文化滲透快速擴張;節能設計則契合企業減碳目標。
03 挑戰與前景:從規模競速到價值深耕
行業高增長下,隱患與機遇交織。
國內紅海競爭加劇洗牌。瑞幸以9.9元低價戰逼得星巴克罕見降價,夏季推“心動價”單品降5元;而星巴克憑借品牌溢價與會員生態(如聯名東方航空)守住利潤,利潤率保持兩位數。
出海之路道阻且長。庫迪咖啡搶先登陸中東,瑞幸在東南亞苦戰,揭示單純復制“中國模式”難以奏效。本地化運營與成本控制成關鍵命題。
可持續性迫在眉睫。巴西咖啡運輸頻遭武裝搶劫,暴露供應鏈安全漏洞;星巴克中國與遠景合作推進全鏈減碳,預示ESG將成為下一個競爭維度。
據灼識咨詢預測,2025年中國現磨咖啡及關聯業態市場規模將達1.6萬億元;華創證券更指出整體咖啡市場有望突破2700億元。
星巴克在華尋找股權合作伙伴的消息,暗示外資巨頭正調整姿態以適應本土化新周期;而瑞幸從財務丑聞中涅槃、以效率改寫市場規則,則彰顯中國企業的野蠻韌性。當關稅重塑全球貿易流、消費偏好倒逼產品迭代,這場因黑色液體而起的商業戰爭,終將在大浪淘沙中沉淀出真正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——無關勝負,唯適者長存。
> 咖啡杯里的全球化博弈:
> 巴西豆農轉向東方時,瑞幸在美國試探水溫,星巴克在縣城加速下沉——供應鏈的每一次拆解重組,都在書寫新的市場法則。